基于ai大模型的多模态语义通信框架研究
本文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的基于AI大模型的多模态语义通信(LAM-MSC)框架。该框架旨在解决传统语义通信系统在处理多模态数据(文本、音频、图像、视频)时面临的数据异构、语义歧义和信号衰落等挑战。
研究团队成员: 江沸菠(湖南师范大学),彭于波(湖南师范大学),董莉(湖南工商大学),王可之(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杨鲲(南京大学,欧洲科学院院士),潘存华(东南大学),尤肖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论文信息:
- 标题: Large AI Model Empowered Multimodal Semantic Communications
- 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 链接: https://www.huida178.com/link/2a60eed05079970d61abad679da7ae8f
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推动了语义通信的发展,其目标是传输信息的“含义”,而非单纯的数据。元宇宙等新兴应用对多模态数据的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语义通信系统只能处理单一模态数据,效率低下。LAM-MSC框架旨在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处理多模态数据的语义通信系统。
框架核心:
LAM-MSC框架利用AI大模型,特别是多模态语言模型和大型语言模型,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实现多模态语义通信:
-
模态转换(MMA): 使用多模态对齐技术(MMA)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数据转换为文本,并保持语义一致性。
-
语义提取(LKB): 基于个性化大型语言模型知识库(LKB),利用GPT-4模型理解用户信息和发送者意图,提取个性化语义信息,减少歧义。
-
信道估计(CGE): 使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E)进行信道估计,预测信道增益,提高传输质量。
-
语义恢复(LKB): 接收端利用LKB,根据接收者信息对解码后的语义进行个性化调整。
-
模态恢复(MMA): 将解码后的文本数据转换回原始模态数据。
图1:传统单模态与多模态语义通信系统对比
图2:LAM-MSC框架示意图
图3:数据流示例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LAM-MSC框架在提高多模态语义通信准确性和压缩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在高信噪比环境下表现突出。与仅处理单模态数据的现有方法相比,LAM-MSC框架具有更强的多模态处理能力。
图4:不同信噪比下的传输准确性
图5:不同方法对比结果
总结:
LAM-MSC框架为多模态语义通信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在处理多模态数据、降低语义歧义和提高传输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更多细节请参考论文原文。
以上就是跨模态通信总丢失语义、产生歧义?加入AI大模型,LAM-MSC实现四模态统一高效传输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慧达安全导航其它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