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应用安全性,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运营策略。这些策略包括部署能够识别应用程序级数据威胁并采取隔离措施的防护工具,以法律授权为基础阻止不当访问流量。随着加密和模糊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已不再足够有效,因此,实现应用程序级威胁感知和防御变得至关重要。这些工具能够检测并缓解隐藏在公共协议中的恶意操作威胁。
通过实施先进的威胁防御机制,组织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其网络免受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侵害,并将数据泄露风险降至最低。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硬件系统自身的安全特性,如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安全启动、可信平台模块(TPM)和硬件虚拟化,对于维护稳固的网络安全态势至关重要。这些特性能够保护系统免受低级别攻击的威胁,因此企业应确保使用最新的安全功能,通过硬件刷新来替换旧设备。这种方法不仅保护关键数据和用户凭据,还支持对高风险应用程序的封堵,使威胁行为者更难利用漏洞。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是2024年安全领域的热点主题,它强调采取主动监控措施来检测、控制和消除网络中的恶意存在。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的被动威胁检测方法,如日志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产品,要求企业实施持续的资产、威胁、漏洞管理,推动安全验证整合,并实现威胁与暴露的闭环管理,从而提升安全运营的价值。通过持续威胁暴露管理,组织可以从基本检测过渡到实时威胁检测和修复,确保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具有更强的弹性安全态势。
主动管理系统和配置是保持组织运营环境安全控制的基本策略。这包括及时清点网络设备和软件应用,删除不必要的或违规的硬件和软件应用,并建立安全的应用基准。通过积极管理设备、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安全配置,组织可以减少攻击面并适应动态威胁环境。这种积极主动的管理要求确保网络和应用系统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可扩展的和高效的,从而更有力地防御网络威胁。
部署灾备恢复计划是信息化中重要的安全防线,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最终保障。数据备份的需求与业务连续性保障需求紧密相关。随着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增加,对系统备份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备份需要与云化、大数据等新场景相结合,并向智能化发展。一个强有力的恢复计划不仅可以减轻中断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利益相关方对组织的复原力。这涉及创建、审查和实施全面的灾难恢复策略,以保护关键数据、配置和日志。定期测试和评估备份计划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在企业的安全运营工作中,保障应用系统安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施软件签名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软件签名是使用加密算法为软件或数据生成“数字签名”的过程,主要用于验证软件的完整性和出处,防止非法软件执行。软件签名策略可以与安全启动功能相结合,确保只有授权软件才能在企业的网络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白名单可以通过只允许执行经过签名的软件来进一步增强控制,防止威胁行为者通过执行恶意代码获得立足点,从而保护网络免受潜在的破坏。
特权账户通常能够访问企业中最重要的数据和信息,因此成为攻击者的主要目标。为了保障数字化业务的安全,组织必须对特权账户的使用情况和异常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组织应根据风险暴露和业务必要性分配特权,采用特权访问管理(PAM)解决方案自动化凭证管理并实施细粒度访问控制。此外,实施分级管理访问模式,确保将较高级别的特权限于较少的人员,从而降低证书被盗的风险。
做好补丁管理工作是当前最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之一,但常常被组织忽视。最新调研数据显示,80%的网络攻击是由未及时修补的已知漏洞引发的,而84%的受访公司表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网络攻击。因此,任何类型的企业组织都应借助先进的补丁管理工具,建立自动化的补丁管理流程,确保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网络设备的补丁及时安装和更新,从而快速修补已知漏洞,减少漏洞被攻击者利用的机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