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包括实体企业的老板们,而销售团队仍在采用最基础的电话外呼方式;

虽然身处互联网行业,但运作模式依旧围绕实体产品,从进货、销售到库存、收入和利润,每一步都与传统商业无异;

号称新零售,数据收集却混乱不堪,甚至不如传统的连锁店;

虽然被归类为传统企业,却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运用分销和裂变策略;

面对这些复杂多变的场景,仅仅高喊“我是互联网AARRR思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依赖模板来应对,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的实践,许多运营人员、产品经理和策划师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据分析概念,如果此时还只是依赖于“SWOTPEST5W2H”等空洞的分析框架,那么数据分析师的职业生涯可能就要画上句号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此外,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对于把握机遇至关重要。如果总是等待业务机会自己找上门,那么就和等待飞盘的狗没什么两样(业务提出一个假设,数据分析师验证一个假设,就像一只等待飞盘的狗)。只有对形势有独立判断,才能主动发现机会。


二、寻找发力时机

数据分析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日常工作的干扰。因此,并非所有事务都适合立项处理。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通常会在业务部门遇到以下情况时介入:

- 寻求创新

- 希望改善现状

- 面对新工作无从下手

- 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 常规方法未能奏效

在这些关键时刻,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迅速独立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三、确认项目需求

在找到合适的时机后,与具体的业务方沟通并准备启动项目。在开始之前,必须明确项目需求,即项目铁三角:

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

1. 数字、模型、报告本身并非最终产出。

业务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无计可施到有解决办法,从不知如何选择到明确选择,从没有准备到制定一二三级预案,这才是真正的产出。因此,不要脱离问题本身只关注数字。要从数字中推导出结论。

2. 切勿忘记时间因素。

时间紧迫时,应迅速得出结论;时间充裕时,则应分步骤输出。企业不是学校,不会给你很长时间慢慢准备。

3. 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如果数据质量差、人手不足、缺乏分析经验,就需要沉着应对,逐步解决问题,不要期望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这三点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历史上,许多数据分析师沉迷于追求“科学方法”,却忽视了项目管理和时间-投入的平衡,结果导致期望过高而实际成果有限,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确认需求时,应避免直接询问业务方:“你们想分析什么?”这种被动的提问方式只会让你回到原点。业务方的回答往往会让你感到困惑。

例如:

- 你帮我想个办法吧(寻求执行方案)

- 一定是对手/天气/运气……(试图推卸责任)

- 我想分析用户心智资源(实际上没有相关数据)

- 只要有人工智能用户就会买单(方法不切实际)

因此,更靠谱的做法是逐步梳理需求,引导到数据分析可以解决的问题上,正本清源,客观地解决问题。具体引导方法有很多细节,稍后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讨论。

四、开展分析工作

需求梳理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工作。具体内容取决于分析议题,这里不详细展开。如果前期梳理清晰,中间过程自然会顺利。这里只强调一点:数据分析工作切忌拖延。拖得越久,人们对你的期望值就越高,最终失望也会越大。

因此,只要项目周期超过一周,就应该有周报,及时通知大家进度;如果项目超过一个月,必须有月度总结,与大家交流中间过程。特别是涉及算法的项目,业务部门往往期望过高,以为算法是万能的。因此,算法项目因业务期望值过高而失败的例子特别多。在过程中,具体的算法细节不必向业务部门汇报,但遇到的困难和预期的结论应保持沟通,适当控制业务期望,避免最后一刻才发现结果与预期不符,导致项目失败。

五、工作汇报

关于汇报,这里不再详细展开。陈老师曾更新过一个数据分析报告系列连载,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参阅。总之,在汇报时,要考虑目标听众的身份、目的,并结合项目目标进行个性化汇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听众的思考,即使同样的数据和结论,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最终吸引听众的注意,让项目完美收尾。

小结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项目就是将数据方法应用于企业实践的过程。数据本身涉及统计学、数学、编程、数据库等专业知识,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如数据仓库、ETL)是为了保障数据的正常运行;相当一部分(如语义判断、图像识别)用于工业应用,无需过多考虑业务理解和配合;相当一部分(如统计学)适用于科学研究、农林牧渔业研究。

许多业务问题并非科学问题,而是实际操作问题。例如,O2O平台如何管理商户,新媒体平台如何发展本地客户,直播电商如何选款等,都需要将数据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得出结论。

点赞(67)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