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2019年还未到来,转型本身也在经历转型,我们也即将进入新一年的数字营销时代。  

在2018年的末尾,共享经济终于和P2P金融、比特币、无人货架成为2018年表现差的球员,遍地的独角兽和互联网+,钱多人精,但是唯独少了一些梦想。  

「共享经济」的旗手滴滴,下线了顺风车业务,为「高速驾驶」付出了代价。  

粉丝经济的旗手小米,活的越来越不像自己。连自己擅长的饥饿营销,也在英国遭遇了1元抽奖作假的丑闻。  

BAT之外再无互联网。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消费者的力量如此强大,又难以琢磨。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消费者会如此孤独,又难以满足。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品牌都在全力打造社交货币,扛着内容娱乐化的大旗,靠搞笑和情怀去填满空虚、安抚焦虑、并消除冲突。但是这一剂娱乐至死的药方疗效正在减弱,更加务实的新一代消费者们希望品牌不仅仅是够搞笑卖萌。在传统的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理性并且自私的,主打优惠的双十一和拼多多都证明了性价比依然是收割韭菜的大杀器。  

其中以理查德?泰勒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决定着商品的销售。  

和人们期望的不同,数字转型并不是企业的灵丹妙药。其实一个企业的品牌和用户体验形成并不是线性的,也并不仅局限于品牌和用户之间单一的频道,而是五光十色的在线交友。  

在用户体验上,一个品牌的竞争对手,不是少数行业竞争对手,而是从天猫商城到杜蕾斯的全部品牌。  

消费者习以为常的个性化的体验,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都是高难度动作。这是横亘在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体验鸿沟。  

第三个数字鸿沟发生在品牌与平台之间。从阿里巴巴的数据银行到腾讯的腾讯数观,平台方在宏观的用户画像和准确投放上向品牌敞开大门,但是在更加微观的个体行为追踪和数据交互方面,按兵不动。当然,这会涉及到更加复杂的用户隐私问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